中国第六位,汉朝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25)
中国第六位,汉朝第四位皇帝汉景帝刘启(25)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正所谓龙椅轮流坐,皇帝父子兵,父一辈,子一辈,爷俩把汉朝近40年的时期搞得风声水起,国家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两代人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昨天是我写得第24位皇帝刘恒,大家知道了汉文帝刘恒接手吕后烂摊子后建立自己统治王朝的艰难困苦,今天我们再看看汉景帝刘启是如何继承父业,再创辉煌的故事。
刘启公元前188年1月17日出生在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母亲是窦氏。
汉景帝继承父业,把刘恒富民强国的政策延续下去,发扬光大,父子创造了近40年的“文景之治”,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笔。
1、在政治上,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打击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国之乱”。通过平叛斗争,刘启抓住有利机会,将诸侯王国的权力收回中央,对七国采取强制消藩政策,除楚国继续立诸国外,其余六国一律撤销国号,减为郡级待遇,诸侯王不再有官吏任免行政权和司法特权,收回盐铁铜等资源有关租税,仅保留诸侯其“食租税”。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刘邦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的郡由汉高祖时的15郡增至44郡,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2、重农抑商,进一步发展经济,重视农业,富民强国。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重农方针,文帝时曾一度将常规120钱的算赋减为40钱,把常规一年一次的更卒改为一年一次。景帝则将男子服正卒、戌卒的徭役的傅籍年龄由17岁推到20岁,农民免除了田租。景帝亲自下乡调查,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地貌等实际情况,分类制定政策,鼓励农业发展。为了带动全国植桑发展,皇帝亲自耕田,皇后亲自桑织,以提供从事宗庙祭祀的供品和服装,目的是要带动天下的农桑生产。。发布诏书:各郡国务必劝课农桑,大量种植,以备衣食用物;如果官吏不抓生产,而去征发或雇佣人民采金取玉,一律严惩。
3、推行轻刑慎罚的政策,创造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促进全国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景帝重视法律法规建设,几次对刑罚做出改革,还多次大赦天下。笞刑原来就是侥幸不死,也会成为终身残废,笞刑经过景帝的几番修改,终于避免了犯人死于刑下。刑罚轻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文景时期不断轻刑,刑罚稀用,成为文景之治的一大特征。
4、在外交和军事上坚持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既保持了国家尊严,和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关系,又打击了少数匈奴进犯的气焰。树起了大汉王朝的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