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生活

​民国第一忍者陈西滢:妻子带小8岁外国男友混圈子,他给出3个选择

点击: 来源:快乐生活
摘要:民国第一忍者陈西滢:妻子带小8岁外国男友混圈子,他给出3个选择 他伦敦大学博士毕业,曾任北大外文系教授、武大文学院院长,也曾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新月社,更曾有大量译作、专

民国第一忍者陈西滢:妻子带小8岁外国男友混圈子,他给出3个选择

他伦敦大学博士毕业,曾任北大外文系教授、武大文学院院长,也曾与徐志摩等人创办新月社,更曾有大量译作、专栏杂文等身。

但他一生最出名的两件事,却与这些通通无关。他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一是与鲁迅那场旷日持久的论战,二是被妻子戴了顶硕大绿帽,仍不放手。

多年后,女儿问他:“当年为什么不离婚?”

他说:“那个年代,离婚对女人来说是件很不光彩的事。”

然而,他竭尽全力保存的体面,真的换来了幸福吗?他的妻子,又真和外国小鲜肉断开了吗?

后来的一切,已全然脱离他的料想。

他叫陈西滢,民国第一“忍者”。

1924年,泰戈尔来华前,身为北大外文系教授的陈西滢,好一顿忙碌。

作为活动主办方的负责人之一,陈西滢为找场地费了番功夫。这时,有人在他耳边提了句:“‘小姐家的大书房’,凌府花园,挺合适。”

“小姐家的大书房”指的正是名震京华的凌府千金凌叔华家。那是当年京城第一家沙龙,聚集着来自京城各界的文化顶流,比林徽因“太太的客厅”早了十年。

凌府乃官宦世家,花园和各屋既宽敞又颇有意韵。尤其是凌叔华本人,6岁开始绘画,拜师于慈禧的画师和数位名家,还曾受到一代怪杰辜鸿铭的教导,诗书画艺,样样精绝。

想到这些,陈西滢托人找到了凌叔华,凌叔华干脆地应了下来。

那是凌叔华和陈西滢第一次相识。

在接待泰戈尔的几天时间里,泰戈尔也深深为女主人凌叔华的才华赞叹:“她的才华,比林徽因有过之无不及。”

也同在那次接待中,正处于失意中的徐志摩与凌叔华相识,把凌叔华当成了自己的“情感主播”。

徐志摩与凌叔华很是谈得来,此后,不仅常见面,还时常有书信往来。一段时间后,两人的信件竟达到七八十封之多。

直到徐志摩遇到京城名媛陆小曼,才与凌叔华渐渐少了些联系。

若有所失的凌叔华,这才注意到一直对自己默默关心的陈西滢。陈西滢虽没有诗人的浪漫,却是位货真价实的青年才俊,在京城文人墨客中知名度不低,更重要的是,他很受凌父看重。于是,凌叔华与陈西滢走到了一起。

凌叔华的陪嫁,正是偌大的凌府后花园,有着宽敞雅致的院落,还附带着28间房。这丰厚的嫁妆,惹来不少酸味。

不过,这段婚姻,不久后,便陷入死一般的沉寂。

刺进这段婚姻的利器,是凌叔华的不甘。

陈西滢在生活中,刻板木讷,凌叔华想要的浪漫,他给不了。雪上加霜的是,与此同时,陈西滢和鲁迅开启了骂战。

当时,社会各界反对段祺瑞政府卖国求荣,女师大刘和珍等人因参与游行被害。鲁迅愤而发声,陈西滢却认为,学生就该好好读书,不要参与政治活动。这场旷日持久的笔仗,把他们各自的朋友也划分出了不同的阵营。

一段时间后,陈西滢陷入了越来越孤立的境地。凌叔华向来爱热闹爱交友,这下,也变得更加落寞。

不久,陈西滢离开北京,接受武汉大学的聘任,成为文学院院长。作为一院之长,为彰显自己的无私,陈西滢坚持,不聘用家属。纵使凌叔华满身才华,也无处施展。再加上离开了熟悉的朋友圈,她整日无所适从。

这时,一个比凌叔华小8岁的英国诗人朱利安闯入了她的世界。

朱利安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懂凌叔华,更不吝啬表达自己的爱意。

朱利安把自己看过的世界说予凌叔华听,他们共同探讨着喜爱的事物,相见恨晚。

在给母亲的信中,朱利安这样写道:“她,淑华,是非常聪颖敏感的天使,是我所见过最迷人的尤物,也是我知道的唯一可能成为您儿媳的女人。”

凌叔华也疯狂了,她开始打扮自己,烫发、化妆,还公然带着朱利安混圈子。

朱利安

她和朱利安一起去到北京,带着他一一拜访京城的文化名人:齐白石、沈从文、朱自清、闻一多……

自然,这段婚外恋,也被公之于众。

被妻子公然戴了顶硕大绿帽的陈西滢,闷头想了许久,给了凌叔华三个选项:要么离婚,要么分居,要么凌叔华与朱利安断干净。

凌叔华选择了最后的选项,回归了家庭。可是,她真能做到吗?

此后的凌叔华,虽然表面上与朱利安没了来往,私下里两人却仍旧偷偷约会。广州、香港等地,都有他俩的身影。

这事被陈西滢再次知道,陈西滢冲入朱利安的住所,质问:“你们曾经对我许过的诺呢?”

在与凌叔华交往了16个月后,朱利安回国了。不久,他上了战场,战死。

那之后,凌叔华与陈西滢相敬如宾,却很少再有交集。

她伤心绝望,却又不知该怨谁。丈夫没有过错,选择也是自己做出的,她做不到心如止水,也做不到舍弃世俗奋不顾身。

1939年,凌叔华借口照顾母亲,带着女儿从香港绕道上海,再回京城,一去不返。

此后数年,陈西滢在伦敦任教,凌叔华曾带女儿在那短暂停留,不久,便去到了巴黎等地。世界各地,包括南洋、新加坡等处的大学,都留下她的身影。

她写书、画画,再没回到陈西滢身边,却也再无新的恋情。她告诉女儿陈小滢:“女人啊,这辈子不要结婚。”

直到陈西滢去世,凌叔华都没有再与他共伴夕阳。只不过,她也终究没有离婚。

1970年3月29日,陈西滢在伦敦去世时,从殡仪馆到坟场,一路上只有两人送行,一个是同事,一个是同事妻子。

后来,凌叔华还是将陈西滢的骨灰带回了祖国,让他落叶归根。她向女儿交代,去世后,仍将自己与陈西滢合葬。

凌叔华,这个与林徽因同时代的才女,却与林徽因有着孑然不同的口碑。

与之相比,林徽因的感情中有着更多的理智、责任。

凌叔华,却任由自己的浪漫,挥洒出格。

陈西滢对她的宽容,她不以为意;朱利安给她的激情,她也无法真正奋不顾身。

她在矛盾中纠结、怨念,把自己锁住,也把别人困于其中。

陈西滢晚年时,女儿曾问他:“当初为什么不离婚?”

陈西滢说女人离婚不光彩后,顿了顿,还说了一句话:“你母亲,是个难得的才女。”

陈西滢的爱,更多的是惜才、惜人。

他也曾真心实意爱过她,只是,被凌叔华把那些爱,幻化成了空气,倏忽飘没了。

而陈西滢,他虽是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有一点,分手见人品,这点,他是无愧的。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