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明:一个太有时代感的名字
苏小明:一个太有时代感的名字
1980年,《北京晚报》组织,在首体举办“新星音乐会”,就是在这个舞台上,这里首次,苏小明演唱了《军港之夜》这首歌,这一唱不要紧,迅速火遍了全国。
80年代,歌曲盒带销量超过邓丽君的,只有苏小明的《军港之夜》。上面有着同一风格的诸如《妈妈,我们远航回来了》《幸福不是毛毛雨》等几首歌的收录。
苏小明的整个职业和艺术道路,似乎都可以分成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红在歌声响彻大江南北,后半部分经过沉淀的她在影视演出上又颇有建树。
巧合的是,她的情感婚姻也被分成了两部分,国内的时候,有一段失败的婚姻;出国后,与法国丈夫享受了甜蜜和幸福。
01
苏小明,1957年出生于北京。文艺细胞源于家庭。母亲曾任职总政歌舞团,而父亲是一位编剧,也是著名歌剧《刘胡兰》的作者,山东人,有参加革命的经历。
父母两人似乎有点气质上的不和谐,但未有大碍。两人都曾被下放劳动,后来父亲被留在了宁夏银川,母亲苏明则回了北京。
苏小明的大姐苏远远是总政歌舞团著名歌唱家程志的前妻,后来因为殷秀梅,程志与苏远远离婚了。
苏小明一直报考文艺团体,但是前期都因为父母的影响,没有单位要她。直到1974年母亲恢复名誉,苏小明才进了海政歌舞团。
对于美声和民族唱法,苏小明一直敬而远之,她觉得自己的条件并不适合这类演唱,而那时候,通俗音乐正在兴起,她觉得自己更适合这个,就努力寻找一切机会。
《军港之夜》的词曲作者都是苏小明团里的同事,因此她就软磨硬泡把这首歌让马金星和刘诗召给自己做出了这首歌。在“新星音乐会”上一举唱成名。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苏小明的歌都作为正能量和优秀的代言,在央广播出。
02
在海政的时期,苏小明因为工作关系,接触到了团里的小提琴手陈小伟。一个演唱,一个伴奏,琴瑟和鸣了起来。1980年。两人结婚。
由于苏小明的出名,这也造成了一些负面的东西,几乎丈夫成了保姆式的伺候苏小明,家务全包,一心照顾苏小明,而苏小明则睡懒觉,不干家务。那种感觉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苏小明的朋友宋丹丹和张暴默看着这样的模式,都不禁说,你老公真好。当然意外之意也自然有一层别样的味道。
80年代中期,稍微有点名气的星们都时兴出国。苏小明也想去国外深造一下,但是丈夫未能同意。
无法合拍的夫妻俩,1985年办理了离婚。
03
现在想来,当时要是现在的状况,苏小明也未必能做那样的决定。就是受时潮的影响。她这一去,要做两个告别:其一是与丈夫离婚,其二是要从海军转业。当然,路总是要迈开步走的。
1985年6月12日,苏小明带着46美元和几个大箱子,登上了飞往法国的航班。一路上,她的眼泪没有停过。这眼泪是不舍,更多是担心。确实,前途未卜。
选择法国,是因为苏小明的两个姐姐都在那边。28岁的她以前没有出过国。她那46美元并不是维持多久,因此她首先要做的是,自己能够挣钱养活自己。
其实,她的情况相对于国内出去的很多明星,已经算是很好的了。刚开始艰难了一阵子,到后来她找到了参演歌剧的机会,给人录制中文磁带,甚至电视台邀请她去主持,这一切都基于她在国内的名声。
04
还是在上大四时候,看了苏小明在法国电视台的演出,一个名叫艾瑞克的男歌迷迷上了她。
艾瑞克一直跟随苏小明演出,几乎是形影不离。苏小明难负异国这片盛情,1990年,两人在巴黎成婚。
结婚后的几年,苏小明一直往返于法中之间,90年代中期,母亲孤独无人照顾,她找机会带着丈夫回到了北京。
回来后,一眼看去,国内唱歌这个事已经完全不是当年她在的时候那个样子了,她已经无从插手。便开启了她的影视剧表演生涯。
从2001年起,苏小明相继出演了《永不放弃》《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汉武大帝》《大江大海》《大宋宫词》《张卫国的夏天》等20多部影视剧。
如今,年逾六旬的苏小明,已无他求。清净自在过好每一天,就是最大的福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