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届领导人简介——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国共破裂的前兆
中国历届领导人简介——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国共破裂的前兆
随着1923年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结束,确立了国共合作的基本路线,很多共产党员开始加入国民党。比如我们之前讲的第三届常委谭平山先生,在此时就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常委,负责国民党改组事宜。又或者第二届常委高君宇先生担任孙中山的秘书。但是国共合作并非一帆风顺,国民党之中有很多右派分子反对国共合作,污蔑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是要消灭国民党。为此在1925年1月,在国共合作刚刚一年的这个时间段,召开了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此次大会中选出了五位常委,分别是陈独秀、上次选举落选的张国焘、已经连任三届的蔡和森和首次担任常委的彭述之与翟秋白。

彭述之
彭述之生于1895年,在中学时就曾参与反对“二十一条”的爱国运动,后来在北京大学学习时又参加过“五四运动”。1921年前往莫斯科学习,同年被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担任中共莫斯科分部负责人之一,与翟秋白、罗亦农并称为“留苏三领袖”,1925年担任中共四大的常委。1927年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大量共产党员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毛泽东同志在此时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理论。而彭述之因坚持右倾思想,被开除中央委员会。在开除中央委员会依然不思悔改,又与陈独秀创立“左派反对派”最终被开除党籍。1932年与陈独秀抨击蒋介石不抵抗政策,被国民党在上海逮捕入狱。出狱后与陈独秀产生了巨大的分歧,第四国际成立后在会上公开抨击陈独秀的“右倾主义”。1948年随托派机关移居香港,后因为港英压迫流亡越南、欧洲。1953年第四国际分裂,离开领导机关。1968年移居日本,73年移居美国,83年在美国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
翟秋白

翟秋白是中国共产党继陈独秀之后第二位最高领导人。年轻时家境贫寒,曾考入北京大学但是因为拿不起学费,最终考入不要学费的外交部俄文馆。曾参加“五四运动”被捕,后来因为学生代表的抗议才被释放。在俄罗斯求学期间,因为会俄文所以担任助教,刘少奇、彭述之等人都曾是他的学生。1922年底陈独秀来到莫斯科,翟秋白担任翻译,并受其邀请回国。国共合作后曾参与“新三民主义”的起草,在上海和广州两地奔波,处理两党合作事宜。在第五届全国人大上公开批评陈独秀和国际共产主义“右倾机会主义”,在陈独秀被免职后被指定为中共最高领导人。后来在米夫、王明等人的阴谋下,被解除领导职务。1934年奉命离开上海,到达革命根据地瑞金。在红军决定长征后他希望跟随红军一起出发,但是因为他一直有很严重的肺病,考虑到他的身体条件最终将他留在当地进行游击战。不久被俘,又在叛徒的出卖中暴露身份,不久被杀,年仅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