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之龙"王士珍与东北王张作霖据理力争,这些东西才得以保全
"北洋之龙"王士珍与东北王张作霖据理力争,这些东西才得以保全
王士珍(1861年8月19日-1930年7月1日),河北正定人,字聘卿,号冠儒,中华民国政治家、将军,先后担任军政要职,直至北洋政府国务总理,与冯国璋,段祺瑞一起并称为“北洋三杰”。并被称为"北洋之龙"。
“北洋之龙”王士珍
知道王士珍他的人并不多,觉得他远不如段祺瑞和冯国璋有名气,这可能与王世珍的政治倾向有很大关系。
清朝灭亡的时候,一向忠于清朝王室的王士珍和和他的老领导袁世凯因为政见不合闹翻了,他放弃大好前程不干了,辞官回到了河北正定老家(该地古称常山)。
袁世凯三番两次来请他出山,他不干(三年后,袁世凯派长子袁克定亲自来请,王士珍才同意回北京,曾经的两位同僚被称为“北洋之虎”的段祺瑞与“北洋之狗”的冯国璋都已经混的风生水起了,要说他心里一点感觉都没有那是不可能的)。
王士珍在老家的大堂之上挂着清朝皇帝写的福字,王士珍天天膜拜,有人来见他,他也是一身清朝的官服。代表了清朝腐朽标志的辫子也没有剪。
“北洋之龙”王士珍
- 1861年8月19日,出生于河北省正定县牛家庄村,出生后便过继给了伯母。
- 1878年(清光绪四年),考入正定镇总兵学兵队,五年后,移防山海关。
-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进入天津武备学堂炮兵科,毕业后任炮队教习。次年,王士珍率兵到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并与日军作战。
-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回国后,任命为督操营务处,会办兼讲武堂总教习,不久升任工程营管带、德文学堂监督,并在天津小站练兵。
-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任军事参谋,镇压了义和团运动。两年后,北洋常备军成立,王士珍担任北洋常备军左镇翼长,不久后任北洋陆军第六镇统制,随后又任陆军部右侍郎。
-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任江北提督,次年,参加太湖秋操活动时并镇压安庆马炮营起义。
- 1911年(清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之后,袁世凯被清朝重新启用,王士珍被任袁世凯内阁陆军大臣,担任袁世凯副手筹组大帅总部,清帝退位后,王士珍辞官回到河北正定老家
- 民国初期,王士珍任陆海军大元帅统帅办事处的六大办事之一,后任陆军总长。
- 1917年,王士珍曾协助张勋复辟,但失败。同年,王士珍在被委任为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
- 1918年,面对倒阁压力称病引退。随后王士珍曾出任军事善后委员会委员长、临时维持治安会会长,并协调军阀间的斗争。
-1926年,王世珍出任故宫管理委员会委员长。
-1928年,国民革命军二期北伐节节胜利,占据北京的张作霖不得不退回到东北。在离开北京前他找到出任故宫管理委员会委员长的王士珍并表达了希望把故宫大批文物带回东北的想法。在王士珍据理力争的劝说下,张作霖才没有动故宫的文物。如果这批国宝被张作霖带回东北,后果将不堪设想。因为张作霖返回东北时被日本人炸死在火车上,这批文物即便不是毁于炸弹也大概率会被日本人抢走。如果真是那样,那对于故宫国宝来说将是灾难性的打击。而王士珍在这过程中,为保护故宫国宝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北洋时期在军阀控制下的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