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何会存在“卖身葬父”,挖个坑埋了不行吗?
古代为何会存在“卖身葬父”,挖个坑埋了不行吗?
在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卖身葬父”这样的故事情节,一般是一个长得稍有姿色,但全身破烂的女子跪在街头,身后铺着一张竹席躺着自己父亲的身体,女子的面前写着“卖身葬父”的纸张,低着头兀自抹泪,尽显楚楚可怜,路过的人前去围观,直到一个好心出手大方的人救助这个女子,然后群众欢呼世上还是有好人在的。
电视情节这样演绎,都是为了表现底层人民生活的不容易,以及那个年代生存的艰难,但其实在古代这种“卖身葬父”的情节经常在街头上演。古代为何存在“卖身葬父”,挖个坑埋了不可以吗?
尽子女的孝道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顺”一直是让人最看重的品德,作为子女,我们要生育后代为家族延续香火,算是圆了父母的心愿,还要好好侍奉父母,父母在世时尽心尽力的照顾,父母去世时,也得为其妥善处理好后事,不能让父母在九泉之下不安宁。
“孝顺”两字不仅存在平民之中,存在日常生活中,还在为官仕途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汉武帝在位时期,就非常重视官员的孝顺,当时还流行一种为官制度就是“举孝廉”的制度。
如果举荐人才时,这人是位街坊邻居都称赞的大孝子,就可以在一众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足以看出古人对“孝”的重视程度。
在父母死后,子女需要好好安顿其下葬也是一种孝的表现,如果只是随便挖个土坑就埋了,是对父母的大不敬,也是在冲击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土地私有
那些一不做官,二不怕闲话的,不愿意卖身葬父的人,就想挖个坑埋了完事可以吗?恐怕还是不行。挖个坑的前提是你得有坑,换言之,你得有一块闲置的土地,能够划分出来当父母埋葬的地方。
但是古代是土地私有制,由朝廷划分土地给底下的平民老百姓,一是为了维持生计,二是种植庄稼缴纳赋税,每一块土地都是严格划分了领地,你随便找块土地挖坑被主人发现了,是可以把你告到官府去,这样你不仅不能埋父母,自己还得白白受牢狱之灾。
有人说那不找有主的土地不可以吗?跑到荒郊野岭找个荒无人烟的地方悄悄埋了,且不说路途遥远,山路崎岖,凶险万分,等你找到那块空地,都可以顺手给自己挖个坑埋了。
而且古时候那些荒山树林,可不比现在那么管理良好,处处能修建成美丽风景区,古代的深山树林里全是飞禽猛兽,除了胆子大不怕死的猎人,无人敢靠近。
侥幸躲过猛兽找到地方埋了,那些鼻子敏锐的凶兽们也能闻着味把尸体给刨出来吃掉,别说父母九泉之下永享安宁,连个全尸都没有。
土地户籍制度
逼不得已卖身葬父的人,除了尽孝道,以及没有土地随便让他挖坑掩埋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代的户籍制度。古代为了有效管理人口,也会实行像现在“身份证”一样的制度,无论做何事,都需要用到这个身份证。
比如平日里出城进城,每个城门关卡都会有官兵严加把守,防止流民四窜或者敌国细作潜入,每一个过路的人,无论是商贩走卒,还是平民百姓都需要盘查一番,这个时候就要用到这张“身份证”,来证明你是良民,没有凭证,就会被当成嫌疑人员抓去官府。
所以没有“身份证”的人,会被当成是黑户,平日里打尖住店、外出务工都是不行的。而”卖身葬父“和户籍制度有什么关系呢?
是因为这样家境贫寒的人多半是流民四处飘荡,父母带着子女去城市打工,饥寒交迫,每年冻死饿死的人横死街头的人不在少数。
这些底层人民在生活的艰辛面前,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身上毫无银两,连自己都养不活,只能选择街头”卖身葬父“。
如果能遇到好心人家,给她钱财购买土地,就可以在当地拥有一块墓地,而这块墓地就可以成为这座城市的敲门砖,这些漂泊的人可以向当地政府申请落户,从此自己也是这座城市的人了,可以找个小店打工养活自己,也可以正常的结婚生子过平凡的生活。
所以在古代那些”卖身葬父“的人有出于自己良心上背负的孝道,甘愿为奴为婢,也有没有钱财购置土地的原因,还有就是只有拥有墓地,自己才可以结束漂流的日子,苟活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