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张地图看中东,深入了解以阿战争及中东乱局的来源
六张地图看中东,深入了解以阿战争及中东乱局的来源
历史无声,岁月有痕!
细节是魔鬼!真相往往藏在细节中。
一,公元750年奥马亚德哈里发帝国。
哈里发,指历史上伊斯兰国家的统治者,是阿拉伯语中khalīfah的音译,意为继承者、代理者。
后者自称是安拉的代表、“安拉在大地上的影子”,其权力直接受自安拉。
奥马亚德哈发帝国是阿拉伯历史的“黄金时代”。
军事实力强大,曾在751年的怛逻斯河战役中侥幸打败中国的一支唐军,阿拔斯王朝的政治、经济各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富庶地区。
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的文化与文明史是伊斯兰历史上最为耀眼的一朵奇葩。
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奥斯曼帝国(1299年 —1923年 ),是奥斯曼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国,因创立者为奥斯曼一世而得名。
奥斯曼人原为一个突厥小部族,初居中亚,迁至小亚细亚,后来日渐兴盛。
奥斯曼帝国极盛时疆域达亚欧非三大洲,面积达550万平方公里。
领有巴尔干半岛、中东及北非之大部分领土,西达直布罗陀海峡,东抵里海及波斯湾,北及今之奥地利和斯洛文尼亚,南及今苏丹与也门。
奥斯曼帝国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文明的陆上交通线达6个世纪之久。
在15至19世纪成为伊斯兰世界的盟主。
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伊斯兰化与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
三,1914年的中东地图。
1914世界大战爆发,这是中东从奥斯曼帝国统治的500年逐渐过渡到欧洲的关键一年。
1914年10月,奥斯曼帝国参加以德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同盟国一方,对英、法、俄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随之蔓延到中东,一战的中东战场从1914年10月29日开火,到1918年10月30日停战,整整打了4年。
1914年的中东和北非整个地区完全由欧洲人或奥斯曼人统治。
1918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
英法等欧洲国家主导了整个地区,他们的统治方式、实施的政策也不同,一战后,帝国之间的边界后来成为了伊斯兰国家独立后的官方边界。
以哈冲突的种子就是英国在当时埋下的。
(英伦风格美女。)
四,瓜分中东导致以阿冲突的赛克斯-皮科协定。
赛克斯-皮科协定是1916年5月16日英国与法国签订的瓜分奥斯曼帝国亚洲部分的秘密协定。
协定的主要内容:
①黎巴嫩和叙利亚西部沿海地区(包括西利西亚),由法国直接占有;
②伊拉克中部和南部以及巴勒斯坦的海法和阿克两港,由英国直接占有;
③巴勒斯坦由国联托管;
④在叙利亚东部和摩苏尔(合称“A区”)以及伊拉克北部和外约旦(合称“B区”)建立一个独立的阿拉伯国家或独立的阿拉伯邦联国家;
⑤“甲区”和“乙区”分别划为法国和英国的势力范围。
赛克斯-皮科协定是英、法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秘密交易。
协定中谈到的独立阿拉伯国家,实质上是受英、法控制的殖民地。
而且这些较晚独立的国家英法比较随意,导致不同的种族和宗教团体被分到一起,而且由于这些团体之间仍然存在剧烈的冲突,赛克斯-皮科协定经常被认为是中东战争、暴力和极端主义的根源。
五,2011年的阿拉伯之春。
阿拉伯之春是阿拉伯世界的一次颜色革命浪潮。2010年发生在突尼斯的自焚事件是整个“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导火索。
埃及总统塞西表示,阿拉伯世界发生的“革命”导致100多万人死亡,1500人成为难民。
并给基础设施造成近1万亿美元的损失,他表示“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和也门等国发生的事件造成巨大损失。
革命后果: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
利比亚2011年爆发内战,并导致十余国家军事干预利比亚,并持续了半年之久。
10月20日,卡扎菲最后一个据点苏尔特被攻克,卡扎菲及其接班人穆塔西姆死于枪杀。
10月31日,北约宣布结束在利比亚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