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因三大错误落入窘境,如今忍痛贱卖万达,是否还能东山再起
王健林因三大错误落入窘境,如今忍痛贱卖万达,是否还能东山再起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语道破房地产玄机的王健林,如今似乎也穷途末路了。想当初王健林多么的风光,曾经口口声声“一个亿的小目标”。
时间来到2024年,王健林已经忍痛贱卖万达,似乎要比其他房地产企业更加落魄,其实这一切早就有预示。
王健林自从创建万达后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不过2015年后,因为三大错误跌落谷底,今天我们就来剖析王健林的三大错误。
第一个错误就是提出万达大量“轻资产化”。
自从2015年开始,王健林就看出了房地产的未来,把目标放在了轻资产。
于是,万达从每年开业20多个万达广场增加到每年开业100多个,还下沉到三线城市,只不过这带来了很多效应。
看似轻资产的发布可以减轻公司的压力,实际上千篇一律的万达广场只会让人们感觉到厌倦,城市的市中心都是以万达广场为核心的商业集群,没有什么运营。
万达广场无限复制,结果自己成为了自己的竞争对手。刚开始时品牌非常响亮,可以说是非常辉煌,结果渐渐的失去了优越感和超越感。
最终万达广场被层层包围,面对百花齐放的购物广场,人们有更多的选择,没必要只盯着万达广场前去。
第二个错误就是为上市不顾一切,签对赌协议。
王健林看到房地产经济结束后,所以就想转轻资产。
而在2017年时,不论是银行还是信托,都不给他贷款,为了扩大规模,王健林只能去想办法融资,于是就签了对赌协议。
这份对赌协议王健林是甘愿签的还是“不得不签”呢?事到如今也没人知道,因为他不签对赌协议,或许万达集团早就凉凉了。
2018年的对赌协议表示王健林要在2023年10月31日之前上市,如果不能上市,那么王健林既要回购股权,还要支付利息,有大几百个亿。
恰巧2019年又遇到了“疫情”,万达也是进入了寒冬,想要上市看起来遥遥无期,不仅如此,万达似乎也被“卡”着不能上市。
前些年万达收购了许多国外的烂资本,资金有很多放到了国外,结果多方让万达还钱,万达才去卖掉了优质地产还账。
可以说王健林这一步对赌协议,把自己彻底绑在了国内万达上,想要出去也难,即使资产缩水也不能让资产投资在海外。
今年万达为了还对赌协议的资金,将万达大部分产业卖掉,连万达大楼也卖掉,就是壮士断腕,不得不说王健林还是有魄力。
就算不能够安然脱身,那也要有属于自己的资产,然后试图东山再起,将资产集中到一点之后再发力。
第三个错误就是资金无法回笼,资产被冻结。
如果说对赌协议是漫长的蚕食着万达,那么王健林就是因为投资太多。
万达那几年除了在房地产方面投资巨大,还投资了许多其他行业,光万达广场每年都盖了几十座。
万达企业还加大了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资,建设了主题公园和旅游度假区,除此之外还参与了电影产业链,比较出名的就是万达电影了。
在体育与金融方面,万达也都有插手,可以说万达已经成为了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各行各业都有它的存在。
没想到的是2017年万达陷入了困境,一封防止海外并购风险书,直接导致万达资金链差点断裂。
随后万达集团便面临着各种困境,银行不借钱给万达集团,还一直催着万达集团还钱。王健林本想在海外购置资产的计划也落空,毕竟大量的资金通过民企流出,后果也不堪设想。
可见王健林在那些年到底有多么飘,即使做了再多的好事情,也不要想着去涉及底线,安心做自己的事情就行。
2024年王健林在“贱卖”万达的路上一去不复返,各种去地产化,王健林已经看到自己的路,打算好下一步怎么走。
王健林能否东山再起,就看能不能低调的好好发展,不要做一些弯弯绕绕的事情,只要没有债务就好。
许家印就是前车之鉴,王健林已经够负责任了,毕竟他现在没有想着离开,一直想着挽救,希望万达能够有再起来的一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