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生活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点击: 来源:快乐生活
摘要: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文 | 扒叔 · 来源| 整点电影(hizddy) 虎毒不食子。 然而有些人渣却不配为人父母。 “家暴虐童”。 这个沉重又胆颤心惊的话题,一次又一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文 | 扒叔 · 来源| 整点电影(hizddy)

虎毒不食子。

然而有些人渣却不配为人父母。

“家暴虐童”。

这个沉重又胆颤心惊的话题,一次又一次出现。

谁敢想象,每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最亲近的人,竟然是潜伏的“杀人凶手”?

若不是新闻报道,或许这会是永久被埋藏的秘密。

说起家,总是温馨的代名词。

以至于让人忽略掉了它的黑暗面。

今天推荐的这部电影,将“家暴”“虐童”搬上了大银幕。

将恐惧根源揭露,将恶魔家长背后的杀机显现。

现实该被人得知——

《小委托人》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这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韩国电影。

它所揭露的现实事件,要比《素媛》《熔炉》更恐怖。

因为,恶魔不是来自外界,就在我们身边。

影片开始就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气氛。

暖色调的灯光,欢声笑语的房间。

10岁的姐姐在洗手间里乖巧懂事地搓洗衣服,7岁的弟弟在卧室内画着妈妈的画像。

就像我们理想中的家庭一样,幸福和睦。

只不过,镜头扫过那幅画。

画中的妈妈,没有脸。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相信你已经猜到了。

他们没有妈妈,由爸爸抚养长大。

妈妈生下弟弟后不久就去了天堂,姐姐对妈妈的记忆也早已模糊不清了。

唯一留下的,就是照片。

但,每一张带有妈妈脸的照片,都被爸爸剪掉了。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爸爸不是个温柔的人。

他每天回家,姐姐都是小心翼翼,带着惶恐。

爸爸很可能也“家暴”过两个孩子。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父亲的无情,母爱的缺失,致使他们对“妈妈”的角色格外亲切。

所以,爸爸找了个新妈妈,姐弟俩很高兴。

新妈妈总是一副亲切可人的笑脸,可事情却不如表面。

一次晚饭中,弟弟不小心将食物洒在了桌子上。

新妈妈立即变脸,并且把错误埋怨在姐姐没教好。

扯着姐姐的胳膊就进了“小黑屋”。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是的,她家暴。

不,准确来说,她是在虐童。

只要弟弟犯一点小错误,她就会发泄在姐姐身上,用两只手狠狠的掐着姐姐的脖子,直到姐姐不能呼吸,掐出一道血痕……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影片非常简单直白地,演出了“继母虐童事件”发生的经过。

它显得那样真实可怖。

究其根由,不过是孩子犯得一点小错误,就让后妈爆发了。

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动辄打骂,这似乎成了她发泄怨念的一种解压方式。

就像是网络上常有人调侃的——

“想生个孩子玩玩。

心情好了哄哄,心情不好就揍一顿。

谁让他这么不幸运,生给我当孩子。”

这真是我把你当父母,你把我当“畜生”。

而最细思极恐的是,这些玩笑话,在现实中真实的发生了。

不久之前,一个3岁女童模被一成年女子脚踹的视频火了。

这动脚的成年人不是别人,就是女童的亲生妈妈。

这一脚看着虽然不重,但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足以踹到她险些摔倒。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迫于舆论压力,这妈妈公开发声明。表示自己对孩子疼爱有加,绝对不是在虐童。

可她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

哪个疼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夜晚十点孩子困得迷糊了,还不能让她休息一会儿,直接拿衣架打到她清醒。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有些行为更残忍,就像是对于影片中的孩子来说,这妈妈已经很温柔了。

因为后妈施暴时,如同死神降临。

上一秒在外,还是全家幸福喜笑颜开;

下一秒回家,就活在了棍棒巴掌之下。

影片中,她有几个施暴前的动作,看着让人头皮发麻。

当她解下手上的皮筋,开始绑头发时,表情变得冰冷;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当她穿着黑丝高跟鞋,慢慢走向房间时,笑容都带着狰狞;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有些人是人,有些人禽兽不如。

挨打,成了姐弟俩的家常便饭。

姐弟二人常常满身是伤。

后来,弟弟经不住后妈的拳打脚踢。

死了。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看到这,愤怒地想钻进银幕内打人。

一个7岁的男孩,就这样被活生生的打死了。

可更惊悚的是,这令人恐惧的“虐童”事件,竟是——

“由真实事件改编”。

2013年8月,在韩国庆北漆谷郡,一名8岁的小女孩腹痛难忍,死在了去往医院的路上。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她的身上有多处伤痕,手臂还不自然的弯曲,种种迹象表面,她生前常被虐打。

医护人员还证实了她的死因是“外伤性腹膜炎”,也就是说,她是被人暴打狠踢腹部,直接被打死的。

而就在警察调查死因时,女孩12岁的姐姐却出来自首,说是因为与妹妹抢玩具,才动手打死了妹妹。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这震惊众人的“自首”,自然是被怀疑的。

且不说案情逻辑上的漏洞,一个12岁的女孩真的有足够大的力气可以踢死比自己小几岁的妹妹吗?

警察调查后,发现了事实真相,8岁女孩是被继母家暴致死的,且邻居也可以证明,两姐妹挨打是家常便饭。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除了打骂,继母还做出了一系列毫无人性的虐童行为:

逼迫两姐妹吃辣椒;逼她们吃下沾有自己排泄物的卫生纸;逼她们脱光拍裸照;还会把她们的头硬压在装满水的浴缸里……

而12岁的姐姐会自首,也是因为恐惧,担心继母也会杀了自己,不得不这样做。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这就是震惊韩国的“漆谷虐童案”。

影片虽然在尽可能地还原事件本身,但对比真实发生的事情,这已经极为含蓄和克制。

这其中的残忍还是无法完全真实还原。

因为现实实在太可怕。

现实有很多被家暴的孩子,也只是做了一点不被称为错误的小错误,就变成了挨打的理由。

偷着看电视玩手机;

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碗;

弄脏了刚买的新衣服;

……

可她们心智不成熟,还只是孩子,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

面对力气悬殊的大人,被家暴虐打,她们只有两种选择。

一种是反抗。

报警、求救,但结果却是更残忍的暴打。

影片中的姐姐在被打后,第一时间就报警了。

可警察局却将案件转给了儿童福利机构,最后只是不了了之,甚至还有警察讽刺地说:

“被妈妈打了几下就要报警,现在的孩子真可怕。”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她又向邻居老师求救,可所有人都听得见看得见,却又都在装聋装瞎。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但凡有一个人愿意出手相救,弟弟也不至于被惨打致死。

通常小孩子遇到问题,都会找大人求救,可大多数人都传统的认为,“家务事外人不好插手”,又或者是“人家打自己家的孩子别多管闲事”。

最终,“大人”成了虚假、不可以相信的人。

另一种是求饶。

绝对顺从,绝对听话,可依然避免不了虐打。

影片中,姐姐和弟弟被打时,都会害怕的求饶:

“妈妈,别打了”

“妈妈,我错了”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这是学校老师教她的,不要硬碰硬,要“学聪明点儿”,保命最要紧。

但服软,也没用。

似乎父母,就可以随时扬起巴掌。

而孩子,哭喊求饶,却也止不住他们施暴的手。

影片中,还有非常讽刺的一幕:

在饭桌上,弟弟不会用筷子,不小心把食物洒在了桌子上,当时就害怕的不敢动了,因为后妈会立马变脸,“你们没有妈教过吗?”之后就是一场暴打。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另一镜头,同样是不会使用筷子的男孩,她的妈妈却在埋怨几声后,拿出了叉子和他说“最后一次了哦”。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尽管大家都是第一次生而为人。

也第一次为人父母。

但总有人未考试,就已经得出了不及格的成绩。

更可怕的,他们完全不知错。

影片中的后妈就觉得,她只是作为一个母亲,在教育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很多人小时候都被打过,也被默认小孩子偶尔被打一下是对的,甚至也会觉得小孩子不懂事就需要打一顿。

最后在法庭上,她也一直激动地控诉觉得自己没错。

“我会给孩子扎头发、买菜做饭,还给他们买衣服,送他们上学,作为母亲该做的都做了,这难道不是母爱吗?”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她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母爱。

就像她嘶吼的喊那一句:

“我他妈也得有妈啊”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或许,她曾经也是被家暴的儿童,也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所以,在她长大后,内心也是伤痕累累,只会将这种痛苦过渡给另一个孩子。

影片中的姐姐不幸也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一个愿意帮她的大叔。

他的爱,为这遍体鳞伤的孩子带去了希望。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可现实中呢,那些被家暴的孩子呢?

电影的最后,曝出了一组数据。

韩国关于虐待儿童的举报越来越多,十几年来,上涨了10倍。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而每个被施虐的儿童,施暴者每5人中有4人是父母。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然后因为“挚亲”的关系,往往都是“批评教育”作为结局。

虽然这部电影,并不能改变什么。

但揭露的事实,依然在给社会提醒。

家暴可能会致死。

如果有一天,你非常不幸的听到邻居家里传来孩子痛哭求救的声音。

请尽可能地“多管一次闲事”。

救救孩子吧!

真实事件改编,又被韩国电影的尺度吓到…

作者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点“在看”,救救孩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