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刘墉历程
宰相刘墉历程
刘墉(1720年-1805年),字崇如,号石庵,人称“刘罗锅”,山东诸城人。清代乾隆时期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史学家。军机大臣刘统勋之子。
下面来看看刘墉一生的历程:
公元1720年:出生于山东诸城。
公元1751年:中二甲第二名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
公元1755年:因刘统勋办理军务失宜被下狱,降为翰林院编修。
公元1756年:提拔为安徽学政。
公元1759年:调任江苏学政。
公元1762年:任命为山西太原知府
公元1765年:升任冀宁道台。
公元1766年:刘墉因失察,发配军台效力赎罪。
公元1767年:被赦免,释还,在修书处担任行走。
公元1769年:授予江宁知府。
公元1772年:任陕西按察使。
公元1773年:刘统勋病故,刘墉辞官回家服丧。
公元1776年:授刘墉内阁学士,任职南书房。
公元1777年:迁户部右侍郎,后又调吏部右侍郎。
公元1780年:任湖南巡抚。
公元1781年:任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公元1782年:迁工部尚书,任上书房总师傅。
公元1783年:升任直隶总督、协办大学士,兼理国子监事务。
公元1786年:任职玉牒馆副总裁。
公元1787年:被罢免了协办大学士。
公元1789年:降职为吏部侍郎。
公元1794年:迁内阁学士,任吏部尚书。
公元1797年:授予体仁阁大学士。
公元1799年:加封为太子少保。
公元1801年:充任会典馆正总裁。
公元1805年:去世,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